t18p4413

1868年,24岁的安德海迎娶19岁的徽班旦角马赛花,大厅上一片喜气。此时,二楼

1868年,24岁的安德海迎娶19岁的徽班旦角马赛花,大厅上一片喜气。此时,二楼却传来一阵哄笑。安德海怒喝,谁这么不长眼?也就是他这次的嚣张,竟让他人头不保!

那年深秋,济南刑场的黄土被鲜血浸透。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,身首分离倒在阳光下。

围观的百姓窃语,这阉人也有今天!但无人知晓,这场震动朝野的处决,早在两年前那场荒诞婚礼上便埋下了杀机。

安德海生于直隶南皮家里穷得叮当响所以很小就净身入宫,因机灵善媚得咸丰帝青睐,后被指派侍奉慈禧。

1861年辛酉政变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,咸丰帝驾崩后,肃顺等八大臣把持朝政,慈禧与恭亲王奕訢密谋夺权。

而安德海冒死扮作难民,昼夜疾驰数百里传递密信,促成慈禧与奕訢联手剿灭政敌。

也就是这个举动,加上溜须拍马让他深受慈禧宠信。

政变后,他跃升四品总管太监,成为慈禧的影子,掌控宫廷采购、干预官员任免,甚至随意出入军机处。

每月受贿白银万两,官员为求升迁竟自称门下走狗。

然而恃宠而骄的安德海,逐渐踩破清朝祖制红线。

当同治帝捉蛐蛐时,他故意将小皇帝引至泥坑取乐,而同治宠爱的宫女被他诬陷勾引皇帝,遭慈禧杖毙枯井。

不仅如此他还当众辱骂一品大员,更挑拨慈禧罢免奕訢议政王头衔。

奕訢跪在养心殿外谢恩时,帘幕后传来安德海刺耳的轻笑。

而且1868年冬公然迎娶19岁名旦马赛花。

婚礼还是用亲王规制的八抬大轿,慈禧赏赐黄金百两、绸缎百匹,六部尚书竟悉数到场。

奕訢、曾国藩等人冷眼旁观,当奕訢祝他“早生贵子”时,全场哄笑如刀割碎安德海最后的理智。

欲望像一张大手慢慢的将他推向深渊。

在1869年七月,安德海以采办同治大婚龙袍为名,向慈禧求得口头出京许可。

虽然慈禧明知祖制严禁太监离京,但是却未阻拦,只告诫他“速去速回,莫招耳目”。

而安德海的狂妄最终压垮了谨慎。

出去之后他的船队招摇如帝王南巡,三十余艘船悬挂“奉旨钦差”黄旗,船头立“日形三足乌怪旗,龙凤旗幡蔽日。

沿运河勒索州县,收受白银数十万两。

按清宫祖制,太监出京需持兵部签发的勘合也就是通行凭证,但是安德海却仅凭慈禧口谕。

当船至山东德州,知州赵新发现异状,钦差过境却无军机处公文,随从购物不出示勘合。

他火速密报巡抚丁宝桢。

这位贵州硬汉早已痛恨安德海,去年入京目睹其跋扈时,便放言,若落我手,必宰此獠!

而安德海此举就好比好似将头伸到他的面前等他来砍。

丁宝桢的出击堪称政斗范本。

他一面派兵在泰安设伏,一面六百里加急密折直送恭王府。

当同治帝见密折狂喜,却假称母后养病不宜打扰,联合慈安太后、奕訢绕过慈禧拟旨“毋庸审讯,就地正法!

之后泰安知县何毓福假意设宴接风来一招瓮中捉鳖,谎称北京特使到济南传旨,诱安德海连夜乘车入鲁。

在八月初七夜,山东巡抚衙门烛火通明。

安德海见丁宝桢不跪不拜,厉声威胁,咱家奉太后懿旨出京,尔等敢犯上?丁宝桢冷笑掷出罪证。

清宫祖训,太监级不过四品,非奉旨不得出京,违者斩!

你无勘合、无明诏,船上搜出空白公文与受贿账册,假钦差无疑!

当斩立决令箭落地,安德海瘫软高呼,太后救我!但迟了,丁宝桢早已“前门接旨,后门斩首。

就在第二天,安德海曝尸三日,百姓投石唾骂。

而慈禧的反应耐人寻味,初闻震怒摔盏,却转而嘉奖丁宝桢刚正不阿,亲题“国之宝桢匾额。

而安德海之死实为晚清权力重构的缩影。

安德海树敌太多,已成慈禧权柄的负累。

纵其出京实为借刀杀人,既平众怒又保全自身。

14岁小皇帝借机宣告亲政决心,处死后即刻清洗安德海党羽,68人问斩,抄没家产300万两。

之后恭亲王重掌军机处,促成“同光中兴”的洋务浪潮。

26岁的安德海不会想到,从辛酉政变的功臣到济南刑场的断头囚,仅隔八年。

他的血色终局印证了顺治帝悬于宫门的铁律,宦官干政者,永无善终。

而紫禁城的骄阳下,新一轮权力博弈才刚刚开始。

若是这大清多一些丁宝桢,少一些安德海或许大清会好一点。